11月21日,我院邀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世嘉实验室屈秋林副教授为我院做学术报告。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文辉、全体教师及2018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名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屈秋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专业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2年7月和2008年1月获得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学士学位和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航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参与筹建工作;2010年1月至今,在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和“未来科学家项目”(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支持下,两次前往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交流访问。
现任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副会士(AIAA Associate Fellow),国际SCI期刊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G: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副主编,国际EI期刊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副主编,国内期刊《气体物理》编委、《航空科学技术》青年编委。2015年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未来科学家项目”,2017年入选北航“青年人才拔尖计划”,2018年入选国家民航局“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7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5/6),2018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3/9)。截止目前,共发表SCI论文58篇、EI论文6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多次担任AIAA会议分会场主席。承担国家精品课《空气动力学》的中文和英文教学工作,2019年获得北航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近年来,结合我国多个飞机型号的研制,围绕着影响飞机起降安全的三个流体力学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地面效应空气动力学、水上迫降力学性能、污染跑道滑跑溅水力学性能。在飞机起降的地面效应领域,提出了静态地效的耦合増升机理,统一了正负地效之争;发现了着陆动态地效中的压缩功效应,从而揭示了动态地效大升力背后的流动机理;发现了突变地效中非定常气动力背后的静态地效和洗流效应耦合作用机理。在飞机水上迫降的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领域,提出了处理飞机和水面相对运动的整体动网格技术,并成功应用于ARJ21、MA700和Y-20迫降性能评估。在飞机滑跑溅水的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领域,建立了轮胎溅水和飞机水雾绕流场解耦计算方法,并成功用于ARJ21、MA700和CR929溅水性能评估。
报告结束后,屈秋林副教授为2018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讲授了空气动力学课,本学期我院的空气动力学课程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国家精品课教学团队面对面教学,屈秋林副教授作为团队主讲老师将为我院学生讲授8学时《空气动力学》课程。